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打造智慧物联 掘金数据时代

   2018-10-15 1120
核心提示: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提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首次提出万物皆可通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提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首次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并阐明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仅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物物相连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物联网将彻底打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

现如今,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物联网并非单独建立一张网络,而是在现有网络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就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过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一样,未来将能实现一切硬件的互联。因此,简单地说,物联网是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对任何客观物体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是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并成功搭建了虚拟网上世界,第二代互联网技术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那么未来的互联网技术要实现的是所有物品的互联,彻底打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

二、物联网将输出更智能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并围绕这三类不同群体衍生出多样化应用,创造巨大社会价值。

面向政府的物联网应用涵盖公共资源管理、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政务等。

目前,中国、美国等主要国家政府对物联网的诉求主要都是为了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城市安全问题,因此,未来智能交通、智能抄表、智能路灯等涉及城市生活方面的相关应用将是发展重点。

面向企业的物联网应用包括工业物联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

企业可将设备连接到云端进行统一管理,并从生产制造、物流、销售、售后数据中寻找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销量等重要商业问题。未来,工业物联网可进一步进化到借助机器学习来解决问题。

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涉及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复杂娱乐等。

目前,车联网以导航、远程信息采集、车载系统升级为主。未来随着车载娱乐系统、ADAS、无人驾驶的普及,车载智能硬件有望实现联网一体化管理。而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领域,平安社区和平安家庭有望率先取得突破。原有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可扩展为物联网平台,结合家庭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社区出入口管理系统,为现代化的社区管理提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在发生非法入侵,火灾、燃气泄漏等异常情况时,智能传感器会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家庭中心将信号传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报警中心和居民手机上,通知安保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

三、一个全新的智能世界正向我们走来

近年来,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已从2013年的1.9万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3.2万亿美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可用连接数密切相关。预计到2020年,全球连接数将达到260亿(智能手机90亿,可穿戴设备100亿,M2M连接70亿),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格局已经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由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与工业规模,物联网在我国有着光明前景。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元,2018年9月,在无锡举行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一份《2017-2018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作为一项重要成果重磅发布。在这份报告中,“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这个数字非常亮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物联网几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九个主要应用领域市场产值最大,分别为:智能汽车,包括无人驾驶与车联网等;智慧城市,包括公共健康与交通运输等;智慧物流,包括智慧运输与商业导航等;智能护理,包括辅助健康与健身等;智慧办公,包括运营最优化与运营安全等;智慧零售,包括自动结账等;智慧工厂,包括智能操作与设备最佳化等;智慧能源,包括能源互联网等;智慧家庭,包括家事自动化与家庭安全等。

物联网的建立离不开传感器应用的普及。近年来,内置传感器的新硬件纷来沓至。从VR/AR头戴式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到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工业互联网,一个全新的智能世界正向我们走来。尽管这些新硬件的销售数量级并不能算大,而且都是独立网络连接,有些甚至还可以说是“中看不中用”,但这却意味着传感器的子网络点状扩张已经开始。假以时日,各类硬件的子网络融合成一个大网络可以期待。随着基础网络容量提升和各种设备的智能化,物联网产业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

1、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分享

大数据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传统企业数据(Traditional enterprise data):包括 CRM systems的消费者数据,传统的ERP数据,库存数据以及账目数据等。

机器和传感器数据(Machine-generated /sensor data):包括呼叫记录(Call Detail Records),智能仪表,工业设备传感器,设备日志(通常是Digital exhaust),交易数据等。

社交数据(Social data):包括用户行为记录,反馈数据等。如Twitter,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

从理论上来看:所有产业都会从大数据的发展中受益。但由于数据缺乏以及从业人员本身的原因,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于第三产业来说会迟缓一些。

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分享。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于信息孤岛效应,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项数据,这就造成数据之间的割裂,无法产生数据的深度价值。关于这一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也有清醒的认识,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这是受自身的需求驱动的。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原来不愿分享自己的数据,但现在开始寻求数据交换伙伴,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单一的数据是没法发挥最大效能的,部门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及政策的推进,很多以前不公开的数据也逐渐公开了,这对大数据的发展都是有力的支持。

2、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

城市运行体征是通过数据进行量化表现出来的,但这些数据散乱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中。 政府部门做的每一个决策都需要长期的调研,调研的资料来源于政府部门运行、城市运行的长期积累。政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已使政府产生了几百TB的数据。但数据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经过一定的系统分析之后,才能发挥数据的价值。智慧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庞大的数据,同时,智慧城市的运行基础也来源于对大数据的深度分析。

大数据表面是一系列静态的数据堆砌,但其实质是对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之后得出一系列规律的动态过程。政府部门本身没有去做这样的事,这就需要企业对其进行支撑。城市运行体征的管理也需要大数据的推动。大数据在反映城市运行体征的时候,并不需要了解城市部门的主要业务及运作流程,单纯从数据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之后,数据就能得出一些规律,不关乎业务,不关乎结果,但能完全反映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驱动城市运行体征发展,是一个可以在决策前段刨出人力的纯计算机运作模式,这样的好处是运作的量化和规范化。

大数据驱动下的智慧城市,关乎每个人的生活。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天气预报,以前的天气预报只会预测一下天气,但现今的天气预报会告诉公众更多的信息,如气象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穿衣指数、驱车安全指数等,甚至是否有利于运动,对发型及妆容的影响都有说明。这是能让普通百姓切身体会的智慧生活,未来,教育、交通等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会变得智慧起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18808.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