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市场观察:我国安防用品市场缺口可观

   2019-05-20 1280
核心提示:随着国民经济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自我防护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安全防护用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建筑工、电焊工、高炉工,
 随着国民经济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自我防护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安全防护用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建筑工、电焊工、高炉工,消防员、护林警、野战兵,都需要各种用途的安全防护装备。日前,相关人士就安全防护用品的发展探讨集聚一堂。
“安全”市场缺口可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从业人数近7.7亿。可以想象,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每年所需要的各种劳动防护用品是多少,劳动防护服装是多少——数字相当客观。”国家安监总局特种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劳动防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旭荣的开场白让业界振奋。防静电、阻燃、酸碱类防化等特种劳动防护服每年大概需要2000多万套,按照目前获得安全标志的285家服装企业生产能力计算,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止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所使用的防护装备,是在生产条件无法消除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情况下,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所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由于缺乏劳动防护或劳动防护不合格造成的各类伤亡事故占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总数的15%左右。
 
为避免此类伤害,安全生产法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首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第二要求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刘主任称,2004年国家对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由原来对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转变为对产品的市场准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还明确了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22种劳动防护用品,即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标志”管理。截止去年底,提出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企业近1200余家。
 
据安监局督查获悉,现在大部分使用企业能够按照规定采购,“安全标志”亦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响应,有效阻止了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进入使用领域。相应的,使用企业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上有了很大改观,75%的国有企业较为规范。但是,中小企业、个体私有企业则有差距,尤其建筑、建材、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给工人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不到位的现象。
 
卖产品,也卖服务
 
随着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平均每年用于每个职工的劳动防护费用大概在300~1500元人民币,并且对产品的品种、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者不仅要求产品有安全防护性能,还要求产品有舒适感、美感和轻便感。
 
对劳动者来说,生产环境中会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不可能做到一种职业危害配备一种防护用品,因此,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如石油工人所穿的工作服,应同时具有阻燃、防静电、防水拒油等多功能要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发展多种防护功能为一体的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方向之一。重点提升安全防护领域内的纺织纱线、面料、服装研发创新水平,突破高性能纤维高温染色技术和多种材料的多层复合技术。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也在积极扶持安全材料生产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先进的阻燃、耐火、低烟、低毒、耐高温、耐腐蚀材料,以及可有效降低职业危险的安全材料,不断完善安全材料产品系列,加强安全材料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据介绍,我国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产品单一,一个企业仅生产一种或几种相关产品。统计显示,国内劳保用品企业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23%,100万~500万元的占37%,而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40%的份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更少,远远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低是目前大部分劳动防护用品企业的共同特点。
 
刘旭荣强调,这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不相适应,尤其是针对国际上一些知名品牌的劳动防护用品已进入或准备进入我国市场,业界亟须建立一批以商贸为主导、资金为纽带、科技为动力、信息为依据、质量为基础、效益为目标的新型企业。
 
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只重视卖产品,不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而外资企业对生产、营销、公关的理念是以用户为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把产品打造得更加舒适、美观大方;以更全面、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如NORTH公司认为,专业化的安全知识正是中国用户所需要的,以技术扶贫为有力的公关法宝,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JSP公司进人中国市场之初不卖产品先搞了一年多技术培训,并为用户准备了客户产品手册,其中收集了各国用户遇到的产品使用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尽的解答。
 
进驻中国市场的3M、杜邦、依格、巴固、诺思、代尔塔等十几个“洋品牌”,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另一方面打破了中国市场的格局,特别是在一些空白的高端市场。如3M公司,几乎占领了中国噪音、尘毒防护的半壁江山。
 
可喜的是,面对国内行业发展的“知识黑箱”,有一批企业、院所和检测机构都在不断借鉴、吸收和创新的“充电”过程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20442.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