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原来木制玩具并不是你想的那么安全,你还不知道吧

   2018-05-04 2630
核心提示:----新闻回顾---江苏质监称部分儿童玩具铅苯超标存慢性中毒危险警惕:劣质塑胶玩具塑化剂超标 毛绒玩具传播细菌'浙江现有史以来召
 ----新闻回顾---

"江苏质监称部分儿童玩具铅苯超标存慢性中毒危险"

"警惕:劣质塑胶玩具塑化剂超标 毛绒玩具传播细菌"

'浙江现有史以来召回玩具数量最多一次 小小玩具可能会闹出人命"

"儿童玩具抽检合格率77.1% 4种劣质玩具被曝光"

"4龄童误将螺丝塞进鼻孔,专家鉴定竟是玩具车质量不合格 劣质"

这些是最近一些关于儿童玩具质量隐患的新闻,“慢性中毒”“劣质玩具”“召回玩具”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标题上,淘宝的玩具甚至有不到十块钱就能包邮的产品,打着“外贸”“原单”等旗号廉价玩具很多根本无任何质量保证可言,就算是大品牌、大厂家,也依然问题多多,整个市场鱼龙混杂。

因为频繁曝出玩具质量问题,父母们也开始小心翼翼地选择产品,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愿意购买“天然无害”的木制玩具,摈弃掉劣质的毛绒玩具、塑料玩具。

木头的确是众所周知的天然材料,但如果你觉得木制玩具就一定比塑料玩具更安全,那可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本篇推送主要是和大家聊聊木质玩具的那些坑,什么样的绝对不能买,怎么看怎么选,以及哪些木制玩具品牌靠谱(无广告,无利益相关。)

“有毒”木制玩具的危害

买玩具和买任何东西都不一样,没有人能保证新东西小孩子能玩多久(哪怕是他们自己挑的),有的是三分钟热度,有的根本一下都不碰,抱着“反正也玩不了几下”的想法,有些爸爸妈妈在买玩具时开始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其实就是懒得做功课)。

在选择玩具时,同一功能的产品,很多人会倾向于买“木头”的,认为天然材质更放心。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定要小心价格便宜的木制玩具可能是用廉价木塑板和胶合板制成的。

木塑板和胶合板通常由有毒胶水以及其他粘合物粘制而成,其中极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甲醛。玩具表面光泽的油漆中也很可能含对人体有害的。这种工艺的木制玩具不但不天然,而且非常不安全。

因为质量监控不够严格,国内有不少生产廉价木制玩具的工厂。他们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劣质油漆和胶水,但是在包装上,又能用另一套说辞为自己“洗白”。

下面来说说套路都有哪些。

△标志:“100%原木 无毒油漆”

“无毒标志”就一定表示无毒吗?答案是否定的,监管部门并不会监督货架上产品的所有标语,特别是那些不是食品或药品级产品的标语。所以这就让那些无良商家钻了空子。

新闻时间看穿商家套路

商家常常用巧妙的营销手段让父母们误以为自己是在购买纯天然的玩具。

这些玩具的包装通常会标有这样的字样:“木制玩具”或“由天然木材制成”。它们的包装上常常绘有树木的图案来吸引顾客,有些还会故意采用生态友好的纸板箱……总之,这样的产品包装就仿佛在说:“我是纯天然的玩具,快来买我呀。”

这样一来,家长就产生了一种“买得放心”的感受,再加上一旁孩子的神助攻,不知不觉就把它放入了自己的购物车。

然而,这些所谓的“天然”玩具中却很有可能含有有毒油漆和涂料,还可能会使用到含有甲醛的粘合剂。就算是大品牌,也不是百分之百地放心。

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商店的玩具召回事件:

8月14日,美国玩具商美泰公司因油漆铅超标问题和磁铁易被儿童吞食隐患,召回近1900万件中国产玩具,已有至少三名儿童误食磁铁就医。

这是美泰历史上召回数量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广东制造遭遇的一次“严冬”。

可是,这些危险也是宝宝的“严冬”。铅作为一种重金属毒素,毒性较大,对孩子生长发育中的大脑损害最严重。 这里的铅主要来源玩具表面的油漆涂料,宝宝在玩耍的时候难免会接触到口中,进入体内,而且能在体内不断积聚,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2007年6月13日,美国出口商因涂料含铅之故,在中国回收150万件“托马斯与朋友”(Thomas&Friends)木制火车。这些产品在广东东莞生产。

托马斯小火车的动画深受2~6岁孩子的喜欢,它的周边玩具也卖得如火如荼,比如这套托马斯轨道火车玩具,相信很多家庭都有收入。

但谁又能想到自己孩子最爱的小火车“有毒”呢?并且还出厂于一个声誉良好、“值得信赖”的大品牌。

江苏检近四成木制玩具"藏毒"

毛绒玩具六成合格

2015年,6月12日。江苏省质监局公布了今年各类儿童玩具的抽检报告。在风险监测中,有53%的木制玩具存在有毒溶剂残留超标表面涂饰容易脱色等问题,其中37%溶剂残留项目存在问题,27%表面涂饰不够牢固。

△某品牌木制玩具表面涂饰脱落

中国是不折不扣的玩具制造大国,主要生产基地也在广东、江浙一带,但当地的玩具监测结果却不尽人意。

除了木制玩具,其他不合格的玩具也充斥在市场上,大品牌也不免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大家经常购买的性价比超高的“费雪”品牌的玩具也出现了问题。

费雪一款婴儿用运动玩具出现了电池泄露的情况,公司已收到30份的关于电池从电池盒中泄露的报告,包括六份对身体造成小面积烧伤的报告。公司共召回233,000件该产品。

如果电池泄露,腐蚀性的液体会从电池盒中渗出,会对身体产生化学物质燃烧的危险。宝宝的皮肤特别柔嫩,遇上这样的伤害更加危险。

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经检测,某家玩具厂生产的玩具增塑剂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普遍超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竟然超标368倍。

邻苯二甲酸酯是最常见的一种增塑剂,它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被称为“环境荷尔蒙”,长期接触对儿童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巨大。并且,塑化剂是无色无味的......

这些玩具安全事件数不胜数,粘合剂超标、油漆“有毒”、电池泄露、玩具形状带尖角等等案例让家长忧心。

总体上来说,出口商品已然是比国内销售的商品品质高出许多,但仍旧出现不达标的状况。其实就算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含有甲醛的木制玩具也依然存在。

我们到底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安全环保的玩具呢?

如何选择安全的玩具

真正关注消费者满意度和生态健康的制造商只采用可再生木材和以水、大豆和蔬菜为基础材料制成的油漆、粘合剂和涂料。

但由于这些木制玩具的成本很高,它们的零售价也相对较高。所以爸爸妈妈们想要为宝宝们挑选安全的木制玩具,一百元以下的真的就要慎重了。

这些制造商来的产品外包装和网站不会存在欺瞒的现象,他们会自豪地向消费者出示各种安全环保组织颁发的奖励和证书。

如今,欧洲处于玩具质量安全检测的领先位置(欧洲标准European Standard – EN71 Safety )。

我们也经常在产品包装上看到它:

欧盟:CE认证

美国:ASTM认证

以及的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isory Certification,简称3C认证。CCC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S,就代表安全认证标志。

中国:CE认证

而现在我国最主要的相关认证标准是GB6675-2014《玩具安全》系列新标准。

通过测试,就会得到相应的认证。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了3C认证的产品只是最基本的环保技术和安全系数达标,也不能说它的质量就是100分了。所以,家长们不要轻信一些商家以此做的误导性宣传。

除了看玩具是否有安全认证标识外,家长买婴幼儿的玩具时又应该格外注意些什么呢?

  • 对婴幼儿来说最安全的材料是硬木,市面上最适合婴幼儿的玩具是全天然无漆的木制玩具。记住,用胶合板制成的玩具必然含有胶水,最好不要买给喜欢往嘴里塞东西的孩子。
  • 如果你是在网上给宝宝买玩具,请一定要先看各项安全证书,如果没有,我们作为消费者,也有权要求公司出示证据表明他们的玩具符合并通过了相关安全测试,能够达到安全标准。
  • 颜色过于鲜艳的木制玩具不一定是环保的涂料。可能含有重金属、着色剂、残留溶剂等有害物质,而宝宝又格外喜欢用嘴啃玩具,进入体内后有不可逆的慢性中毒风险。

△颜色艳丽的玩具要注意油漆涂料

原木的木制玩具更加环保,没有刺鼻的油漆味,只有淡淡的木头味道。

在买到玩具后也应该好好检查一下玩具再给宝宝玩儿。

1. 闻一闻

首先家长要避免小厂家的劣质木制玩具。拿到新玩具时先闻一闻是否有刺鼻的味道,一般正常的木头味道可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几天。

2.摸一摸

首先要摸一摸玩具上是否光滑无毛刺,是否有尖角和钝边,避免宝宝在玩耍过程中被扎伤。

△某宝上销量领先的木制玩具

3. 检查零件和绳索

“零部件易脱落”是排在目前儿童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首位。玩具上的小零件很容易脱落,被儿童特别是三岁以下婴幼儿误吞食而导致窒息。

在我国《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6675-2003中要求GB6675中明确规定:

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均不得含有小零件,尤为重要的是,在经过拉、压、跌落等多项合理滥用试验后,依然不得产生小零件。

对于36个月以上儿童使用的玩具,允许含有小零件,但必须设置警示标识,以告知消费者其隐藏的伤害危险。

所以父母应该先自己把玩一下玩具,确认没有零件脱落才好放心地交给宝宝。除此以外,很多拖拉的玩具配有绳子,关于绳子的长度也需要家长注意。

《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6675-2003中要求GB6675-2003中明确要求:

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拖拉玩具上的拖拉绳长度若超过22厘米,则不可连有使其缠绕形成活套或固定环的珠状物或其它附件。因此,拖拉玩具上的拖拉绳长度应该不超过22厘米,或者长度超过22厘米时,拖拉绳的另一端不能连有附件,这样就可避免对儿童造成缠绕窒息的危险。

而0至18个月儿童使用的其它玩具中若带有能缠绕形成活套或固定环的绳,其自由长度也不能超过22厘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1666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