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车联网将带来哪些改变?标准建设已获利好消息

   2018-09-03 1730
核心提示: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购置了私家车。不过,汽车数量的快速扩张,不仅导致现有道路资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购置了私家车。不过,汽车数量的快速扩张,不仅导致现有道路资源难以承载,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日益严峻,而且交通事故量也随之增加,人们的生命、财产权利却受到了损害。
 
  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崛起,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逐渐引领汽车产业变革。在车联网产业日趋成熟、技术持续升级的利好下,人们的日常出行或将迎来新的体验。
 
  或创造全新出行体验
 
  近年来,智能化、网联化日趋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这一趋势下,车联网迅速兴起,并得到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强烈关注,发展潜力被高度激发,市场前景备受看好。目前,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扩张势头积极,车联网市场规模也颇具体量,规模化商用就在眼前。那么,一旦车联网技术实现普及应用,我们的出行、生活及交通生态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首先,随车WiFi将会普及,出行途中的网络问题将彻底消失,车主及乘客将获得全新的网络服务体验。人们可以在车里自由自在地上网办公,或是选择玩游戏、看电影等休闲活动。总之,“网络在手”、万事不愁。
 
  其次,车联网能够提供精准的导航定位服务,让人们不再因为是“路痴”而烦恼、不再因为导航出错而无奈。不仅如此,车联网技术还能帮助记性不佳的车主在茫茫停车场中快速找到自己的爱车,而不用浪费时间在找车上面。另外,车联网提供的导航定位还能够防盗、追踪,可谓功能齐全。
 
  再次,车联网能够联通道路管理系统,收集周边车辆、行人、基础设施数据,并结合地图导航来综合分析路况信息,为车主规划行车路线,最大程度避免拥堵路段或是事故高发路段,从而提升出行效率,提高用户安全。
 
  此外,车联网还能实时监督车主的驾驶状态与行为,避免车主出现酒驾、疲劳驾驶等危险情况,也能够及时纠正驾驶员走神、错误操作等行为,以尽力维护车辆行驶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最后,车联网还能对车辆进行智能管理,通过定时与不定时自检,发现存在的一些故障和隐患,并及时提醒车主维修,降低后期维修费用。当然,车主也能主动操作检测系统来查看车况,保障出行安全。
 
  标准建设是头等大事
 
  目前,车联网产业已经进入了发展机遇期,不仅催生了一批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让与之相关的车载通信系统、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等关键技术日益成为研发重点。可以说,车联网产业爆发在即,只待那一阵“东风”了。这“东风”是何物?标准也!
 
  虽然我国对于车联网产业发展十分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助推产业成长。各大企业对于车联网前景也相当看好,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展开积极布局。然而,由于发展规划不一,行业标准缺失,车联网产业的整体性与协同性难以发挥出来,致使产业化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针对车联网产业标准缺失问题,国家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正予以积极推动。2018年6月,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明确将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并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相信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将会不断加快,围绕各项标准展开的法规调整、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持续推进。在国家产业标准的引领下,以车联网企业为主体的产品标准、质量标准等标准规范预计将随之得到完善。而在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的情况下,我国车联网产业有望以有序、活跃姿态迎来新一轮爆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1839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