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对于孩子的意义,大家早有共识,比如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观察力、空间想象力等等。所以,玩乐高、学乐高不是快速的技能获取,而是综合能力的全面启发。
和在家自己学不一样的是,系统的课程有老师的引导、小朋友的互相启发,对于孩子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每次乐高课结束之前,都会请家长进教室,去听小朋友的自我陈述,在大家面前独立的表达自己今天作品的原理和思路,这对孩子的表达展示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都很有好处。
我觉得乐高和所有的校外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很抽象,不具体。不像去学英语,就知道是学英语去了,学美术就是学美术去了。如果要学乐高了,家长直观地就认为孩子去学搭建积木去了。
其实,乐高教育是通过乐高教具的使用和模型的搭建,完成对孩子STEM课程的学习。搭建是乐高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学目的。而我们的教具就是家长们俗称的乐高积木、玩具。
中西方的教育专家都认为孩子(特别是7岁以下)的手就是孩子的大脑,当孩子的手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大脑其实在积累很多经验。通过乐高课上的“动手”,对孩子进行了包括逻辑思维、创造力等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虽然会模仿,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跟随和仿照他人,他们喜欢有自己的风格,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答案、意图和成果。
无论是国内教育专家,还是西方盛行的教育理念,都提倡尊重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规律,把握幼儿以具体形象思考的思维特点,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而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这也是乐高教育能够风靡全球,成为家长们广泛认可的教育课程的原因。因为乐高提倡的“玩中学”理念,基于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论,完全契合幼儿教育需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和探索也是。乐高教育的4C教育模式,通过联系、构建、反思、延续四个环节,鼓励孩子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是滴水穿石和厚积薄发的过程,影响深远。经常有家长在孩子学习一段乐高课程后,惊喜的向老师反映,我的宝贝自信心增强了,在社交场合敢于表达了;我的宝贝专注力提高了,在家能够专心玩玩具超过半个小时了;我的宝贝在家搭积木,不再是垒高高摆长长了,他会先思考设计再动手搭建,并向爸爸妈妈描绘想法。这些都是始于课堂之上,而又发挥于课堂之外,对孩子素质能力产生的全面持久的影响。
数学能力不只是从1数到100,1+1等于2,还包括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学习物理与结构,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讨,鼓励孩子描述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作品,为幼儿创造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是对语言能力最自然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