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古人认为身体这个智能大机器,只要内部结构出现了问题,一定会在外部发出警报,所以总结了很多经验,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健康指数,这样心里就有底了!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看看孩子的舌苔
正常的舌苔:
薄白苔,淡红色。(新生儿舌红无苔,婴儿的乳白苔属于正常舌相。)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舌质突然变红了,一般是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变淡变白了,一般是体内有寒了;舌苔变厚了,一般是体内有积滞;舌苔变黄了,一般是体内有热;舌苔变腻了,一般是体内有湿气。
如果孩子长期舌质偏红,一般是体质偏热,要少吃伤津助火的食物。如果孩子长期舌质偏白,一般体质偏寒,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如果我们有天发现孩子舌苔剥落,就要特别注意了,一般情况下是胃气受损了,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孩子的脾胃。
二、看看孩子吃的状态
孩子不爱吃饭,我们大概明白孩子脾胃可能暂时出现问题了,比如有积食了,脾虚了。
如果孩子很爱吃东西,一直吃不饱的样子,简直就是大胃王,那么这种情况下,不是胃口太好,是胃火太旺盛,脾太弱的表现。
三、看看孩子的肌肉
脾主肌肉,如果孩子偏瘦,但是肌肉很结实,其实不用担心,孩子其实脾胃不错,健康指数很高。
如果孩子偏胖,但是肌肉松弛,反而要注意咯,孩子脾胃可能不大好,甚至容易是脾虚导致的痰湿体质,这类孩子的饮食,要注意多选择健脾的食物,生冷寒凉要少吃。
四、看看孩子的睡眠
健康的孩子,一般是一觉睡到天亮,如果夜晚睡觉翻来覆去、夜啼、入睡困难、易醒、趴睡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提醒我们,孩子身体出现问题了。
比如翻来覆去,多数是有积食,导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夜啼也可能是食积,也可能是受惊等问题导致的。
肠绞痛导致夜啼,看这篇《宝宝肠绞痛,晚上哭闹,怎么办?》
五、看看二阴和大小便
正常大便是黄色,味道不太臭。
比如大便变很臭,一般是积食了;大便变绿色、变暗色、夹杂着食材,一般是脾胃消化不大好;长期大便前硬后稀,一般是脾虚了;大便变黏了,很难冲掉,一般是有湿气了。
比如小便变黄、味道大,一般是有内热了;小便变清长了,量增多了,一般是体内有寒。
察二阴:
观察外生殖器,尿道口及肛门是否有异常。若外阴或臀部潮红,一般为湿热下注。肛门红肿热痛一般为大肠实热,记得要清淡饮食。
六、看出汗情况
一般孩子是比较怕热的,比大人更容易出汗,在入睡后一个小时左右会出汗,这些都算正常生理现象。
如果孩子安静坐着那边,温度也适宜,却大汗淋漓,一般是自汗,身体有点虚了;如果一个晚上,都一直在流汗,一般是盗汗,需要特别注意。
七、看喝水
如果孩子爱喝冷水,喝不了温水,一般是体内有热;如果孩子一直喝水,但是口渴不止,也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如果孩子喝不了白开水,一定要喝饮料,一般是脾胃被重口味的食物惯伤了,多少有些脾虚。
八、看脸
不论孩子是哪种肤色,健康的孩子脸色上皮肤是有光泽的,如果皮肤暗淡,一般是脾肺比较弱,要多注意保护;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眼袋、嘴唇颜色比较暗,一般是脾比较弱。
九、看体温
如果孩子手脚长期比较凉,一般情况下是孩子身体偏阳虚,注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如果孩子肚子变热、手心变热,一般是有积滞了。如果我们看到孩子的某个部分身体体温偏凉,比如小腹、腰部,一般是此区域偏寒,我们可以经常用温热的手给捂一捂,给孩子能量。
十、看精神性格
如果孩子长期胆小、安静、不爱动、易受惊、说话声音弱小,一般身体偏虚寒,容易缺乏安全感,这类孩子我们需要多一点关爱和理解孩子,给他多一点鼓励。
如果孩子长期脾气比较急、好动一刻都停不下来,一般是阴虚火旺,要注意饮食上少燥热食物,多食清淡食材。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身体出现一点偏差,不要纠结,因为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处于完美健康状态,且有自我调整能力,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下饮食、运动、睡眠等细节就好,孩子也是在不断自我调整之中,逐渐强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