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上海专家解读“二次感染”:疫苗还有用吗?秋冬如何做好防护?

   2020-08-27 1810
核心提示:一名33岁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从欧洲返回中国香港后被再度确诊,成为全球首例二次感染者。康复142天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
               

一名33岁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从欧洲返回中国香港后被再度确诊,成为全球首例“二次感染者”。康复142天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这则消息引发了全球关注。昨晚,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接受新民晚报专访时说,这是他和其他专家一直都关注的问题。“其结果证实我们几个月来关于复阳或二次感染问题的担心。不过,对普通人来说,与其担忧疫苗是否研发失败、抗体是否有效,还不如和之前一样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胡必杰解答了大家关注的三个问题。

二次感染说明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也在关注国内的复阳案例。有的病人是短期内就复阳了,临床上也见到几例出院几个月后的患者突然核酸检测呈阳性了。实验室没有进一步研究,所以不能确定究竟是复阳还是二次感染。但中国香港的这个案例印证了学界的猜想。”胡必杰说,从现有报道来看,该患者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两次感染的病毒相差很大,推断两次感染由两次不同毒株引起,属于再次感染,而非因病毒未清除而导致的复阳。

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惊慌。“目前来看,二次感染还是少数情况,更应该担心二次感染的是尚未有效控制疫情的国家,因为先前他们所推崇的群体免疫策略可能并不理想。”胡必杰说,在目前我国防控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只要严防境外输入疫情,像这种二次感染的情况不太可能引发大规模爆发。

是否影响疫苗研发?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正在研究自然感染后免疫保护能持续多长时间。同时,人们也热烈期待疫苗的问世。“二次感染”病例一出,问题随之而来,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也难以对付新冠病毒?

胡必杰表示,目前还尚未有明确研究数据表明抗体能在人体内存在多久。病毒感染人之后,抗体能维持多久则因人而异。以人类已知的其他冠状病毒为例,即使在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有部分人群也会发生感染,但是第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会持续多久,尚不明确。对于新冠病毒在这方面的特点,还有很多有待研究。

“并不能说研究疫苗就失去了意义。反而,‘二次感染’病例给疫苗的研究、生产带来了一些启发,更有助于研究人员发现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案。”胡必杰说,“我每次讲课或者进行学术分享时也强调,老百姓对疫苗研发有很高的期望,但专家层面应当更加理性一点。我们也期盼疫苗的成功,但是也要做好首轮研究不完全成功的准备。”胡必杰表示,疫苗是为了让人类在面对病毒时能产生抗体;或在感染新冠病毒时能减轻症状,缩短传染周期,减少传播范围。尤其是老人、免疫力低下者等重点人群注射疫苗,可以对他们起到更多的保护。

但是,疫苗的研发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依然有限。目前各国都在研发疫苗,全球范围内至少已有十几种进入了临床研究,现在研发的疫苗能对一些病毒毒株产生抗体,但并不能保证对每一种序列的病毒都能成功免疫。而且,即便打完了疫苗,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后续跟踪,包括抗体效价高不高、抗体是否真正有效、保护人群比例等。这些可能需要一边研究一边总结,未知数还有许多。

秋冬如何做好防护?

除了疫苗,特效药的研发也是业内专家持续关注的话题。胡必杰说,对于新冠病毒,不能期望短期内消灭它,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像流感那样,有疫苗、有特效药、也有对疾病的认知和科学的防护手段。同时,他也期待更简便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手段问世,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识别新冠。

作为国内权威感染病学专家,胡必杰每周仍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查房,与专家组一起讨论热点问题。随着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即将来临,防疫迎来新挑战,胡必杰说,好在,过去这大半年,我国公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素养,秋冬季,希望大家依旧保持科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加强环境消毒、错峰出行等好习惯。在感冒咳嗽或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带病上班,而应选择自我隔离。如有发烧等情况,也不要隐瞒病情和个人行程轨迹。对于一些抵抗力较差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他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流感和肺炎本来就是秋冬高发疾病,如果得到了控制,对整个疫情的防控肯定是有好处的。”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22788.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