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国家、省、成都市有关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要求,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积极探索医康养护新模式,先后打造出“医疗机构+中医养老”“医疗机构+社区养老” “医疗机构+旅游养老”等不同主题的医养综合体。
今年4月,彭州市建成第一家公立护理院——天彭街道安康护理院,开展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医养服务,特别针对失能、半失能、临终关怀老人提供医养照护,实现了“医疗”与“养老”动态转换管理。
党建引领,让老人感受有温度有深度的生活照料
今年中秋节,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支部组织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天彭街道安康护理院,与老人们一起过节日。“因为疫情,儿子今天没有回来看我,但是有你们这么多党员志愿者来看望,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也是一名老党员!”89岁的王大爷吃着护理院准备的月饼和水果,脸上露出了笑容。
“每逢中秋、端午等重要节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都会来。特别是在每月老年人的集体生日,他们要为老人过生日、开展节日慰问、手工制作等活动。”护理院一工作人员说,党员服务队的志愿活动已经形成了制度化,他们会定时定员为老年人开展规定的定制服务,让老人们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和家庭温暖。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轮流到护理院与老人拉家常,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记录老人的人生“高光时刻”。
护理院的照护人员由专业护士和培训合格护工组成,负责生活照护护理工作,包括晨晚间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喂水喂饭喂药、尿管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定期给老人沐浴、洗剪指甲等身体清洁,防止老人褥疮的发生及跌倒坠床。
针对不同老人的情况,每日开展手指操、手工制作、拼图、唱歌等娱乐活动。对个别老人针对性地开展插画、使用智能手机等课程,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无缝衔接,让老人享受全周期全流程的医养保障
“我们住在成都高风险地区,小区都封控了,没办法来护理院看妈妈,咋办哦?”家住成都的韩女士听到母亲胆囊炎又复发了,心里非常着急。她的母亲刘大妈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她及家人都不是专业人士,不能很好的照护老人,且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韩女士遍寻了多家养老机构,最终选择了天彭安康护理院。
今年9月7日,刘大妈突然感到腹痛难忍,护理院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查看了病情,完善了相关检查并邀请了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会诊。初步诊断考虑: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情况紧急需马上转院救治。刘大妈通过绿色通道转入该院胆石科实施了“经皮经肝经胆囊穿刺引流术”,很快转危为安。几天后,她再次转回护理院。在此期间,无论是护理人员的24小时贴心照料,还是医务人员的精心服务,都让刘大妈及家属欣慰不已。
疫情防控下,为什么彭州患者转诊还能做到如此流畅、无缝衔接?
原来,天彭街道安康护理院依托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彭州市天彭街道西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集二级甲等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为一体的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三个机构,一套人马”的无缝衔接的管理模式。
“像刘大妈这样的高位截瘫老人,无论是日常照料、术后护理,都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院一负责人介绍,经过规范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后,护理院的医护人员才能上岗,他们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让老人享受到全周期全流程医养保障。
定制服务,让老人进行科学性针对性的康复医疗
据悉,该护理院已设置内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等科室。医疗团队能实施疾病治疗、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
今年90岁的张大爷是一名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打胰岛素。在护理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张大爷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体重也达到了健康状态。
同时,护理院将中医药的治未病理念与老年照护相结合,用药食同源的材料为老人搭配饮食,把中医的适宜技术用于调理养生,做到防病在先、医防结合。针对性为老人制定特色康复锻炼方案,比如针对患有颈腰椎病、偏瘫等疾病的老人,康复治疗师对其开展按摩、灸法、熨烫、中药泡脚等康复理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