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面对雾霾,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患者该如何正确防护?

   2024-01-17 钱江晚报730
核心提示: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张弛 许紫莹 徐尤佳不好,有“霾”伏!近一周来,杭州的空气质量指数大多在100~200之间,达到轻度或中度污染等级。由于1月上旬没有强冷空气影响,天气“情绪”稳定,没有大风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张弛 许紫莹 徐尤佳

不好,有“霾”伏!

近一周来,杭州的空气质量指数大多在100~200之间,达到轻度或中度污染等级。由于1月上旬没有强冷空气影响,天气“情绪”稳定,没有大风、大雨、大降温、大回暖的情况出现,杭州的雾霾天气可能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一些人由此“遭了罪”:呼吸道最先受到攻击,门诊中鼻炎、咽喉炎的患者明显增多,抵抗力本就较弱的孩子们也频繁往医院跑。

此时要如何做好防护?还能外出运动吗?潮新闻记者特意专访多位专科医生,给予全面健康提醒。


雾霾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

除呼吸道疾病外也要小心这些

雾霾天气下,各种悬浮颗粒物如尘螨、花粉、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会吸入呼吸道,尤其是PM2.5颗粒,其独特的直径优势可避开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作用,从而导致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还会诱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出现鼻塞、咽干咽痛等不适。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崔金瑜主治医师介绍,长此以往,PM2.5颗粒等有害物质会沉积吸附于肺泡中,引起肺组织长期慢性炎症反应,损伤肺泡弹性与功能,严重可致肺纤维化甚至导致肺癌的发生。

一旦肺部遭殃,心脏也会受到牵连。

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艳解释,当人体暴露于雾霾中,会造成咳嗽等应激反应,使膈肌强烈收缩,继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引发心衰、心绞痛等疾病。

冬季本就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再加上雾霾的双重刺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发生心绞痛的风险就更高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出行记得戴好口罩

运动爱好者们请调整时间

身处恶劣环境,提升自身体抗力是关键,多出去跑跑步总没错的。

这不,46岁的赵女士(化名)刚流感痊愈,在家休养半月的她迫不及待开始恢复夜跑,结果刚跑了两天,喉咙就“扛不住”了,吞咽时疼痛难忍,就连喘气都不顺畅,急忙来到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赵女士软腭肿胀,喉咙水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喉部堵塞,出现缺氧、血氧降低、窒息等并发症。

陈志凌主任医师推断,赵女士的情况可能与流感没好透就进行高强度运动有关,前几日夜间雾霾严重,跑步时张口呼吸,冷空气裹着颗粒物刺激咽喉,致使喉咙水肿。

“很多人有晨跑或夜跑的习惯,但这两个时间段都不是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陈志凌主任医师强调,清晨和夜间往往是空气污染最重,雾霾又让空气质量“雪上加霜”,建议运动爱好者们尽量在午后进行或选择一些室内锻炼项目。

有人说,我不出门总安全了吧,上班期间也不能掉以轻心。

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小郑平时常要跑工地,心大的他往往“轻装上阵”,近期明显感觉鼻咽部不适,许久没犯的鼻炎、打鼾也开始“作妖”,苦不堪言。

经检查,小郑鼻黏膜肿胀,咽部黏膜发红,有明显充血,诊断为急性鼻炎和急性咽喉炎。

耳鼻喉科医生建议大家出行戴好口罩,特别是呼吸道本身就有疾病的患者。选择口罩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且能阻挡PM2.5的口罩。佩戴时一定要把嘴与鼻子全部遮住,只把嘴遮住是不正确的。

重污染天气时尽量不开窗,有条件的可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此外,可也通过主动咳嗽法清除潜入血液的“危险分子”。

每天清晨、中午或晚上睡前,选择空气较好的地方做深呼吸运动。深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呼气时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咳出痰液,反复做10遍,每做完一遍后进行几次正常呼吸,防止过度换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2786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