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沂蒙山,泱泱沂河水,滋养了革命老区人民,孕育了临沂这座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的城市。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座既非省会、也不临海的鲁南地级市,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形成商贸领域“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这里还是北方电商之都,快手农产品带货量全国第一,成为盛产网红的“直播之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沂,瞻仰烈士陵园,考察物流企业,走访百姓生活,提出殷殷嘱托。
在总书记考察十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临沂,探访以商贸物流业为龙头的城乡经济新变迁。
巩固“商”的优势
穿行在临沂市兰山区,各类商品市场鳞次栉比,鲁Q牌照货车川流不息。有人说,逛临沂的市场,如果每个门店停留1分钟,不吃不喝需要40多天。临沂市场集群的商品品种之全令人咂舌,“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史称“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沂蒙地区,交通、区位皆不占优,市场为什么会聚集于此且持续兴盛?记者在兰山商城展览馆里找到了答案:临沂商贸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开放的胸怀和搞活经济的政策。
临沂市场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地摊,彼时当地主管部门对群众自发的买卖没有驱赶,还将“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后来为了规范经营,政府投资建设了大棚式市场,这就是现在商户们每每提及的西郊小百货市场。没两年,“西郊大棚”一摊难求。工商部门又提出合资建专业批发市场的思路,临沂城郊的水田村出让土地,联合建设了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此后,五金、服装鞋帽、家电家具、车辆灯饰、文体用品等专业批发市场纷纷开张,迅速形成集群效应。
山东省临沂市一隅。张正直摄
再往后,伴随城市扩张,批发市场一边搬迁、一边改造,陆续又兴建了汽摩配件城、家电厨卫城等,数量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为商城服务的专业物流园区金兰、天源、华星等,也相继建成。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一些货车却要违反常理,宁愿绕道临沂,再将货物送到目的地。为何?更便宜、更快!有人测算过:一张乒乓球台,从上海直接发往新疆要15天,运费320元;而从上海经临沂发往新疆只要10天,运费120元。
从临沂发货,600公里以内当日或次日可达,1500公里以内隔日可达,3000公里以上3天至7天可达,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低20%至30%,还能实现运力和货品的最优配比。运价洼地刺激了商品转运集散,渐渐让临沂货通天下:南货北销、北货南销,买全国、卖全国。
临沂商城,听起来像是一个经营实体,实际上是125处专业批发市场的集合体,散布在临沂市区的各个地方,与城市融为一体。商城经营户有4.42万户,从业人员30万人,经营商品涵盖27个大类、6万个品种、600多万种商品,几乎覆盖了国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全部门类。
不管临沂商城曾经多么辉煌,而今同样要经受时代大潮的洗礼。“这几年是临沂商城遇到挑战最集中的时候。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临沂商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
一方面,伴随交通条件改善,各地纷纷兴建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地区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来自外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电商兴起,以批发业务为主的传统商城业态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在临沂水田劳保市场的一个角落,有一家主营胶鞋、劳保手套的小档口,如今已建成国内工业安全行业最大的垂直电商平台——新明辉商城。
在新明辉交易数据平台上,巨幅彩色地图实时显示着各省份的交易数据,来自天南海北的订单分秒递增。在滚雪球般发展的10年时间里,新明辉从一天1万元的生意做到了一天超过1000万元,从传统店面一天接待不过10个客户到如今每分钟能接10余单,供应商从3个增长到全球近3000家,客户从70多家发展到近15万家,产品品类从5个增长到40多万个。
数字化增效,特别是基于多年市场数据生成的商业模式,让新明辉商城总经理李辉豁然开朗。从转型之初的一头雾水,到如今的胸有成竹,李辉自信而清晰地看到了新明辉商城的未来。“世界最大的劳保市场在中国,哪怕10%的份额,我们也有几百亿元的空间,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向第一个百亿元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