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代收简历吗?”日前,在枫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后台,一条留言跳了出来。彼时,就业服务专员王曹一刚结束一场线上招聘会,顺手回复了一句“请联系就业专员王老师,57351430”。他没料到,这简单的一来一回,让自己多了个“职场月老”的新称呼,更让一段异地恋迎来了团圆的曙光。
电话那头,求职人小朱声音里带着点疲惫又藏着期待。“王老师,我想在金山找份工作,主要是……想结束异地恋。”原来,这位来自毗邻省市的青年,已经在上海和家乡之间往返求职一年多了。线上投简历石沉大海,线下跑面试屡屡碰壁,最让他煎熬的是,未婚妻在金山工作,两人隔着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每次视频都在算下次见面的时间,就盼着能在一块打拼。”
王曹一放下电话,心里便有了谱。他翻出小朱发来的简历,仔仔细细做了番“体检”:四年活动策划与数据分析经验是块好料子,但简历里的项目成果写得像流水账,亮点藏得太深,再结合之前的面试反馈,小朱面试时遇到突发问题容易慌神。“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没找对‘打开方式’。”他当即给小朱打去电话,“我帮你把简历‘翻新’下,再练几场模拟面试,保准不一样。”
接下来的一周,王曹一成了小朱的“专属教练”。他陪着小朱把过往项目一条一条捋,“那场活动来了多少人?转化率多少?”“这个数据分析报告帮公司省了多少成本?”逼着他用数字说话,再把简历版式重新调整,让亮点像星星一样显眼。考虑到小朱不在上海,王曹一又拉着他开腾讯会议搞“云端特训”,一会儿扮演挑剔的HR,一会儿抛出“如果活动当天设备坏了怎么办”的难题,看着小朱从一开始的支支吾吾,到后来能笑着回“我备了应急方案”,王曹一忍不住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笑脸。
虽然简历关和面试关有所突破,但新问题又冒了出来。小朱每次视频都要问:“枫泾到石化街道坐公交要多久?打车方便吗?” 王曹一心里咯噔一下:“他面的是枫泾的企业,咋老惦记石化?”细问之后才知道小朱的未婚妻在石化街道工作,他怕俩人刚结束异地又成了“跨镇恋”。
“这事得两全。”王曹一联系了石化街道受理中心的朱老师,把小朱的简历和那句“想离未婚妻近点”的心愿一起发了过去。“您帮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这小伙子是真想安稳下来过日子。”没想到,三天后就传来好消息——石化街道一家做光学材料的高新企业正在进行招聘,要求人员既要懂活动策划又要会数据分析,岗位要求跟小朱的简历几乎是“量身定做”,问题迎刃而解。
面试那天,小朱特意穿了件新衬衫,面试顺利进行。提及这段经历,他感慨万分,最感谢的是工作人员没把他当“冷冰冰的简历”,“他不光帮我改简历、练面试,还记着我的小心愿,这服务比家人还贴心。”
这段特殊的求职之旅不仅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的双赢,也见证了就业服务从“机械匹配”向“温情定制”的转变——当就业服务专员在备注栏写下“通勤需兼顾未婚妻工作地”的那一刻,就业服务的温度已然超越了简历上的冰冷数据,直抵人心。
记者了解到,在枫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像王曹一这样的“职场月老”还有不少。他们搭建的“邻工易”平台,打破了上海金山、浙江嘉善的地域界限,“枫享未来+”服务体系更是把职业介绍、创业指导串成了一条暖心链。截至目前,这两个平台已累计服务1.5万人次。